工人日报:让“飞刀手术”成为患者的阳光福利
前不久,山西某医院的一起手术引发高度关注。从北京天坛医院来到该医院对患者进行神经外科支架植入手术的医生,在收取患者家属准备的1万元现金时,被家属录像并举报。涉事医生和该医院帮忙收钱的医生均被停职。值得关注的是,这1万元是医患双方协商好的付给从外院约请的专家的劳务费,也即通常所说的“飞刀费”,但患者家属以医生收红包为由进行了举报。(见12月10日《中国青年报》
如今,很多基层医院做不了大手术,患者只能跑大城市、大医院,既舟车劳顿花费多,还耽误治病时效。大城市、大医院的医生到小地方为患者做手术,是用医生多跑腿,换来患者少跑腿,如此“送医上门”,为患者所期盼。
然而,医生开“飞刀”,争议和风险并存。会诊费收少了,医生不愿意,收多了,又违反规定。通过正常途径难以满足,就只好经双方协商后走灰色途径。如果手术做得好、患者通情达理还好,一旦手术出了差错,或患者故意找茬,就会一告一个准。到头来医生退钱、受到停职等处分也很正常,近年来类似事例也确实不少。
任由这种状况持续,“飞刀”医生或许就会越来越少,很多患者又不得不踏上异地求医之路,最终利益受损的还是患者。只有让“飞刀手术”合法化,“在家门口做大手术”才能成为患者的一项福利。
针对过去,要着重修改一些不合理规定。现行的院外会诊收费依据,是2005年制定的《医师外出会诊管理的暂行规定》中的标准。十多年过去了,还按旧标准给付会诊费,显然不合适。当前很多地方都在进行医疗收费改革,不妨以此为契机调整院外医生会诊和参与手术的收费标准。
立足现在,则应加速医改步伐。当前,没有几家大医院愿意本院医生“人在曹营心在汉”,而医生拿着医院的工资福利,职称职位晋升还得看医院的脸色,显然难有底气违背医院意愿多点执业。这就需要改变医师多点执业在一些地方“叫好不叫座”的现状,当这一政策的推行能跨过现实中的多道坎,医生异地做手术才有望少些后顾之忧。
面向未来,则需搭建好从上向下输送医疗技术的管道。5G解决了延时问题,人工智能让远程手术能够精准实施,很多过去必须由医生亲临现场的手术,将来可通过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实施。此外,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可使病情复杂的病患迅速上转,假如这条路走通畅了,患者对开“飞刀”的需求就会大幅减少,再通过其它办法满足剩下的开“飞刀”需求,解决问题就会容易得多。
-
- 罗永忠: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
- 加强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立德树人实效的重要标尺。高校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切
- 关键词:2022-08-29
阅读(621)
-
- 网评:流行语有千万条,相互倾听是第一条
- 《咬文嚼字》日前公布了2019年十大流行语:“文明互鉴”“区块链”“硬核”“融梗”“××千万条,××第一条”“柠檬精”“996”“我太
- 关键词:流行语2019-12-13
阅读(636)
-
- 北青报:保护繁体字应有开放心态
- 今年全国政协会议上,有全国政协委员提交《关于在全国中小学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的提案》,日前教育部在官网就此
- 关键词:繁体字2019-12-13
阅读(745)